中新网宁波7月13日电(林波 吴赢洲)7月13日,浙江省宁波市退役军人创新学院正式成立,将为该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和教育培训开辟新途径、搭建新平台,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据悉,该学院将以专业课程建设为引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在课程设计上,该学院以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为牵引,引领退役军人投身专精特新、智能制造前沿。
此外,针对新兴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区块链、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也将谋划布局新的学科增长点,强化学科集群。
自2019年1月5日成立以来,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出发点,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在全国率先树立退役军人是人才资源的理念,全面提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可成长有梦想就业,力争将宁波打造成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退役军人人力资源配置中心。
4年来,该局陆续对接联系企业超4000家,累计开发高质量岗位5万个,累计帮助60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做法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据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还将加强高层次优秀退役军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退役军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创业创新带头人,发挥人才引育的“头雁效应、倍增效应、师承效应、集聚效应”。
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宁波市人社局还共同探索建设退役军人技能学院,通过开展退役军人技能人才“蓄水计划”、职业技能“练兵比武”,建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研究智库”、打造“退役军人之家”,培养一批“学历+技能”的退役军人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完) 【编辑:唐炜妮】
中新社香港7月13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13日召开记者会公布,医学院最近研究破解了肝癌细胞适应免疫疗法的关键,并成功通过癌细胞的耐药机制增强免疫治疗的功效。研究团队还将开启第二期临床试验,冀将研究成果用作临床治疗。
肝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港中大医学院表示,近年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临床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肝癌最常用的免疫疗法,但只对约20%的患者有作用,患者还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性,从而令这种目前最先进的癌症疗法失效。
研究团队针对癌细胞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肝癌患者对免疫治疗出现耐药性的成因主要与免疫抑制的“冷”肿瘤微环境有关。研究团队花了逾一年时间,建立了两个对免疫治疗耐药的小鼠模型,以呈现人类“冷”肝癌的免疫环境,该模型有助识别和验证可行的治疗目标。
港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兼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郑诗乐表示,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肝癌细胞绕过免疫治疗的新分子途径。“当我们找到这些‘逃生路线’时,进一步设置了‘路障’,并通过联合免疫疗法成功消除了癌细胞。”
郑诗乐指出,这是全球首项表明肝癌细胞通过非遗传机制适应免疫治疗的研究。
港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医疗系统)兼肿瘤学系教授陈林透露,基于临床前研究结果,团队将针对单独对免疫疗法产生耐药性的肝癌患者开启第二期临床试验,有机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冷”肿瘤患者的有效及安全的新一代免疫疗法。(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