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9月3日电 题:“旅游+一切”解锁文旅新场景 让世界触手可及
作者 王在御 张少宣
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9月3日在天津闭幕。三天里,记者看到的是充满“旅游+文化+科技”元素,通过“展览+交易+会议”形式搭建起的旅游产业展览展示舞台、洽谈交易平台和创新研发孵化基地。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均是首次亮相旅博会。国家图书馆津湾文创空间店长王珏告诉记者,这次国图带来了200个品类,包括山海经、甲骨文等多系列文创产品。“国图文创产品依托于馆内收藏的典籍,像永乐大典系列、礼出东方系列等,让‘古籍’通过各种形式焕发‘新生’。”
9月1日,参观者在故宫博物院展位选购文创产品。当日,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启幕。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走进充满东南亚风情的“七星海”展区,七星海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蒋焕苓告诉记者,七星海柬中综合投资开发试验区占地360平方公里,是由天津本地企业向柬埔寨沿海投资兴建的度假城。
“在开发过程中,七星海保留了其本身的人文属性,并专门为当地人开辟了居住区域。同时计划建设妈祖文化园,打通‘一带一路’沿线的妈祖文化,吸引更多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游客感受文明的交汇与交融。”蒋焕苓说。
在天津展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高跷表演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是我第一次观看中国高跷表演,我觉得这种表演形式非常特别。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服饰,动作也十分有趣,与埃及肚皮舞非常不一样。我对不同地区的美食、服装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非常开心。”埃及留学生叶薇说。
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康德拉绍夫·尼基塔正在天津展厅体验国家级非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受访时他表示,“我在体验中国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我会把这些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旅游的意义在于可以体验多重文化的叠加,拓展生命的维度,将旅行见闻亲手具象化,带身边人一同感受,这就是我的‘旅行+’。”
充满魅力的非遗文化让旅博会绽放异彩,“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今年,我们进口的越南猫屎咖啡销量同比增长了50%。此次,我们还带来了几款来自印尼和巴拿马的进口咖啡豆,以测试市场需求情况。”越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周坤表示。
现如今,旅游不断叠加各种元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旅游+一切”模式也为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9月1日,大型机器人美陈产品吸引参观者。当日,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启幕。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无论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是发展当代城市旅游,都要让游客能看见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传承,更能看见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去淄博‘赶烤’,看‘村超’‘村BA’,是因为人们从烟火气中感受到当代美好的生活和幸福感,这也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在谈到“旅游+”时则以音乐为例,认为音乐在促进城市文旅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利用音乐节、Livehouse等线下音乐演出吸引游客,打造城市主题曲提高知名度。“‘旅游+’为城市文旅消费解锁更多新场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感知旅游目的地的新渠道。”(完)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 (王东坡)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在北京进行。3日,在首钢园区12号馆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信息化智慧平台”、“楼宇智慧运维管理系统”等一个个智慧建造的“黑科技”,呈现出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建造、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成就。
在服贸会首钢园中建二局展区,观众参观智慧建造设备。王东坡 摄
据介绍,此次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以“智能建造、绿色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建筑行业在“双碳”背景下,以“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工程范例等。
“没想到现在的建造技术这么先进,真令人大开眼界。”有参观者表示。许多参观者在中建二局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平台前驻足围观,3D扫描技术、复杂的BIM(建筑信息模型)等“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
据这一智慧平台的搭建方——中建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钢结构施工中,每个构件从制作、运输及安装过程,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该项技术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C08项目主体结构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
该系统系统性集成了BIM、互联网、物联网、装配式建筑等技术,集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为一体,打通各业务数据关联关系,实现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数据分析,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集成式智能建造管理系统。它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的需要,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可谓“一箭双雕”。
据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C08项目用钢量约1.5万吨,焊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同时场地狭小,工期紧张,给施工带来了不小挑战。
为确保施工进度,项目将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依托该平台,项目可以对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全过程进行精准把控,通过二维码技术实时动态展示构件状态,根据生产状态图表精准显示项目建设进度,指导现场实际安装施工。
这项智能建造技术也在北京环球影城、东安湖体育公园、西安丝路会展中心、南京江北市民中心等数十项重点项目上成功应用,对进度、质量、成本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实现了高效优质履约与智能建造。
照明灯具、制冷设备可“自主”作出预测,根据天气情况,会自动调整到最适合的亮度和温度,即使下班后忘记关闭开关,设备也能“自行”断电。在中建二局展示中,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楼宇智慧运维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自主学习,做到“人走灯灭”,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还利用了5G低延时的特性,效率和安全性远远优于传统电器。
而这仅仅是智慧楼宇运维系统中的一部分。在三维精细模型上,点击按钮就能查看能耗指标、设备状态参数、楼控系统、监控系统等楼宇各项数据信息,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楼宇运行状态,提升楼宇管理方和物业的服务水平,提高楼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应用这项技术,我们可提前设定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实现万物互联的居家新模式,让生活更智慧,让家更懂人。”中建二局工作人员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