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6日电 26日,杭州亚运会迎来揭幕后的第三个比赛日,产生了31枚金牌。随着赛事逐渐深入,中国体育代表团势头不减,共收获14枚金牌。奖牌榜上,中国队以53金29银13铜断层领先。
(小编的手速依然追赶不上中国队的夺金速度)
一起回顾今日中国体育健儿的精彩表现。
射击赛场,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以16:2战胜乌兹别克斯坦组合,夺得金牌。至此,黄雨婷和盛李豪结束了在本届亚运会的全部比赛,黄雨婷在参加的3个项目中均获得金牌,盛李豪获得2金1铜。
中新社记者 田博川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6/6a403eacd94c413b8a929e27237abbc7.jpg" alt="图为中国组合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田博川 摄" />
图为中国组合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田博川 摄
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金牌赛中,中国队以46秒376的成绩夺冠,打破亚洲纪录。
图片来源:杭州亚运会官方微博
武术女子南拳南刀全能决赛,陈惠颖在南拳比赛中得到9.790分,在南刀比赛中得到9.800分,两项均位列第一,最终以19.590分的总成绩夺得金牌。
她赛后表示,“这块金牌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块亚运会金牌,因为它的到来,让我实现了武术生涯的‘大满贯’。”
图片来源:TEAM CHINA 官方微博
乒乓球女团决赛中,派出孙颖莎、陈梦、王曼昱的中国队3:0战胜日本队,收获金牌。这是国乒杭州亚运会首金,国乒女队实现亚运会五连冠。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6/b3bd48bcc7bd4af79a0e06f49090614c.jpg" alt="中国队庆祝胜利。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
中国队庆祝胜利。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柔道女子78公斤级决赛中,马振昭顽强战胜日本选手高山莉加。这也是中国队在本届亚运会柔道项目上取得的首枚金牌。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6/1b2220f58acf41cb8724c4af59e491c1.jpg" alt="图为马振昭战胜高山莉加。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
图为马振昭战胜高山莉加。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决赛中,骆宗诗战胜中国台北选手罗嘉翎,获得金牌。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6/a078518022c54722a23a2f61490a3ca4.jpg" alt="图为骆宗诗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
图为骆宗诗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张博恒以总得分89.299夺得冠军。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6/1fb476327b83486094b857a3d1fd591c.jpg" alt="图为张博恒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
图为张博恒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在七人制橄榄球女子决赛中,中国队22:21险胜日本队,夺得金牌。
图片来源:TEAM CHINA 官方微博
在电子竞技王者荣耀(亚运版)决赛中,中国队2:0战胜马来西亚队,获得冠军。这是亚运会历史电子竞技项目首枚金牌。
在女子200米仰泳决赛中,彭旭玮以2分07秒28的成绩摘得金牌。柳雅欣摘得银牌。
图片来源:TEAM CHINA 官方微博
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20岁小将费立纬以14分55秒47的成绩获得金牌。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6/7f068ba579ea44ea9fe4329f64a939d0.jpg" alt="图为费立纬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图为费立纬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女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该项目亚洲纪录保持者、中国选手李冰洁以4分01秒96的成绩夺冠,摘得本届亚运会个人第三枚金牌。马永慧以4分05秒68的成绩获得银牌。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6/73471ce818ad4a6da1e46ac6c9b776e8.jpg" alt="图为李冰洁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图为李冰洁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乒乓球男团决赛中,由王楚钦、樊振东、马龙出战的中国队以3:0击败韩国队,夺得亚运八连冠。
图片来源:TEAM CHINA 官方微博
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派出徐嘉余、覃海洋、王长浩、潘展乐出战,最终以3分27秒01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3分29秒00)夺冠。
图片来源:杭州亚运会官方微博
从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至今,中国体育代表团已连续10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完)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全面深刻阐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努力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
补齐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短板。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破局之举是培养输送优秀教师、提升师资质量。“优师计划”的实施,就是精准补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环节,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高质量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优师计划”的先行先试者,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完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对计划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增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供给能力。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做大做强教师教育体系是关键。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使命,汇聚优势学科与师资,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同时要落实“国优计划”,协作更多“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教师教育,构建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同培养“四有”好老师的高质量教师培养体系。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建设一系列“教师素养类”通识必修课,下一步,将通过慕课形式向全国开放。
健全新时代教师成长发展路径。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教师素养也亟待提高升级。要深化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强师德铸师魂;完善教师教育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强化未来教师科技素养供给;探索师范生本研“4+2”“4+5”贯通培养机制,提供更为丰富完整的学科教育、周期更长的教学能力训练。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实施“强师工程”,为教师成长提供全周期发展支持,助力教师素养全面提升。
肩负时代重任,续写强教新章。师范院校联结着基础教育基点和高等教育龙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未来卓越教师和教育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本报记者丁雅诵整理)
程建平(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