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长花50万为自闭症儿子经络重构”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据上观新闻报道,常熟市民王先生拨打新闻热线,求助称自己可能遭遇了骗局。王先生透露,两年前,他3岁的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今年上半年,经人介绍,王先生被拉入了一个群聊。此后,王先生一共花费50万余元,为儿子实施“经络重构”治疗,几乎掏干了全家的积蓄,却毫无效果且陷入退款困境。
从王先生为儿子寻求“经络重构”治疗的过程可以看出,他完全陷入了名为“洽圩”的机构精心设计的欺诈陷阱当中。
先是熟人介绍入群,再通过晒治疗效果吸引王先生参与;先以公益治疗打消费用顾虑,再以“公益治疗要排队、着急可以走商业”等说辞来一步步套牢,其间稍微质疑就会被踢出群、付款后不久群聊被解散……种种做法,无不充满了套路。
至于“经络重构”这种治疗方法,恐怕连中医针灸师都不敢相信会有其宣传的神奇效果。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可以打通,但重构之说就太过夸张,将“经络重构”用于治疗自闭症,则更是属于“门外汉”的生搬硬套、凭空想象。
而且,涉事的“上海洽圩健康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其为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不具备诊疗资质,再加之“甲方签订本协议即表示认可乙方的技术服务”等霸王条款,更是让此种治疗的欺诈本质一览无余。
其实,这种骗术并不算高明,但王先生等人何以容易上当?这是因为很多疾病极难治疗,对疾病的焦虑,很容易让人病急乱投医,有时甚至明知可能有诈,也愿意冒险尝试。这就是医疗骗子专挑难治性疾病下手的重要原因。
这种打着中医幌子的招摇撞骗,不仅骗取患者救命钱,还耽误了疾病救治。类似事件警示,由于容易出现“当事者迷”的现象,患者家属在作出重大诊疗决定时,最好到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把关判断。
□唐传艳(医生)(来源:新京报) 【编辑:张燕玲】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25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022年年底以来,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出现明显反弹,案件总量持续高位运行。中国法院将“出重拳、下重手”,依法从重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从重打击境内协同犯罪人员。
人民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工作推进会25日在北京召开。会上通报,2021年1月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9万件13.3万人;一审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15.6万件24.3万人;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0.7万件1.2万人;审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件6.2万件10.9万人;审结偷越国(边)境案件2.6万件6.7万人。
据介绍,自2022年11月起,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出现明显反弹。此外,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呈现出境外诈骗集团垄断化、犯罪形式复合化、黑灰产犯罪境外化等新特点。
会议指出,各地法院必须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重点任务,加强统筹谋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人民法院必须“出重拳、下重手”,从定罪、量刑、财产处置等各方面全面落实依法从严惩处要求,坚决震慑犯罪。
就下一步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憬宏在会上强调,对于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以及幕后“金主”“蛇头”“卡头”、“跑分”团伙、行业“内鬼”,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施犯罪,有组织、跨境提供技术支持或者网络服务等帮助的人员,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从严惩处。
会议要求,全国法院依法从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衍生犯罪和协同犯罪,全方位打击跨境实施的拐卖人口、故意伤害、绑架、强奸等恶性犯罪,对于依法应该判处重刑或者死刑的,必须毫不手软,坚决依法判处。同时,全链条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洗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上下游犯罪。
会议还着眼于追赃挽损工作,要求各级法院在刑事审判全流程、各环节持续追赃。此外,要把被告人积极退赃退赔作为量刑情节加以考量,将退赃退赔意愿、能力、数额等作为判断是否真诚悔罪、自愿认罚的重要标准。要综合运用强制执行、失信曝光等措施倒逼犯罪分子履行财产判项,及时返还追缴的涉案财物,最大限度为受骗者挽回经济损失。(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