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杭州亚运会七人制橄榄球女子和男子项目决赛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体育场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七人制橄榄球女队和中国香港体育代表团七人制橄榄球男队分别战胜日本女队和韩国男队,获得冠军。可容纳1.3万名观众的体育场几乎坐满,大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亚运气息。
本届亚运会,浙江6所高校承担了7个项目的赛事保障任务,赛事的组织筹办呈现鲜明的校园特色。当亚运与高校相遇,也在校园撒下热爱体育的种子。
承担亚运赛事服务的高校已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浙江工商大学女篮已经两次夺得大学生篮球联赛女篮二级联赛全国总冠军;杭州师范大学排球氛围渐浓,还引入了专业选手曹芳平担任学校排球队教练;在浙江工业大学,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校园比赛精彩不断……
7项亚运赛事的保障服务基本要由高校完成,任务艰巨。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喻蔚坦言:“大家以前不懂场馆怎么运行,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通过培训和测试赛的历练,一大批师生提升专业能力,走上了赛事服务的第一线。”
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体育馆,一批训练有素的排球场“快擦手”引发了球迷的关注。每到比赛间隙,这些等待在场地四周的年轻人就冲入赛场、迅速清理场地。曹芳平担任排球比赛场区主管,她介绍,“快擦手”们从6月便开始培训,他们要进行体能训练,比如快速折返跑;还要锻炼观察力、提升敏锐度,以便在不干扰比赛的前提下提供优质服务。
除了精彩的比赛,校园场馆的灯光、音响和舞美设计也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首首颇受欢迎的热场歌曲时常引发全场合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常务副指挥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介绍,亚运会比赛是该校承担保障服务任务的最高级别的赛事,全校师生都深感荣幸,积极参与。
在举办杭州亚运会赛事的高校场馆中,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体育馆是唯一一座新建竞赛场馆,其他场馆均为改造而来。各高校践行“绿色”“节俭”理念,提升现有场馆软硬件水平,满足亚运会办赛标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的外形酷似一个巨大的飞碟,原本是该校的篮球馆。3年前,该场馆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拥有5条击剑道、近5000个座位的亚运击剑场馆。值得一提的是,场馆内已经“17岁”的观众席座椅翻新后再次利用,单是这一项就给改造项目节约400万元。
举办手球比赛的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场馆升级了原有的灯光系统,日常运行开启省电模式,赛时开启比赛模式。此外,场地翻新后,校方将保护性拆除的木地板送给淳安县汾口中学,并协助安装到该中学体育馆的水泥地上。如今,这些“再生地板”已在汾口中学使用了近3年,既节约了资源,还改善了孩子们的运动环境。
项目“种子”生根发芽
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一座达到亚洲一流标准的板球场得到了各参赛队伍的好评。对草坪环绕的板球场来说,中间球道的用土很讲究。这块黏土覆盖的长方形区域宽3.05米、长20.12米,比赛时投球和击球都要在球道上完成。杭州亚组委及场馆建设方在各地寻找了27份土样进行分析,并送至亚洲板球联合会检测。最终,找到了最接近标准的黏土。
“因为在学校场馆举办亚运板球比赛,大家开始了解板球项目,不少学生成为该项目的爱好者。”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赛区媒体运行主任周杰说。
亚运赛事在高校举办,对校园体育的促进效果明显。杨勇介绍,亚运会比赛结束后,热身馆将作为羽毛球馆向广大师生开放。比赛主馆中的很多设施也将保留。借助这些设施,学校将开设更多击剑课程、组建击剑俱乐部,带动校园击剑运动发展。
本届亚运会前,浙江工商大学就已组建起男子和女子手球校队。建队时间虽不长,队员的成长与进步却让教练齐雨梅颇感欣慰,“初来训练时,大部分队员对手球了解不多,但他们满怀热情,在赛场全身心投入。几个月的时间,队员们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明显提升。”喻蔚表示:“有一流场馆的保障,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运动氛围,将在亚运会后举办更多手球比赛。”
因为与亚运会结缘,手球、板球、橄榄球等项目成为大学生的体育选修课。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姬文菁此前从未接触过手球,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身手敏捷”,她表示从运动中收获很多,“接下来,我会着重提升反应速度和对抗能力。”
“亚运会七人制橄榄球比赛结束了,这项运动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始流行。”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赛事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保留橄榄球课程,让更多同学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
本报记者 陈晨曦 王 亮 陶相安(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
中新社杭州9月26日电 (记者 王祖敏)杭州亚运会金牌大战第三日,中国代表团再收14金,以53金在金牌榜上“断层”领先。
本届亚运会金牌大战前3日,共产生了100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席卷半数以上。截至26日,韩国(14金)、日本(8金)、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香港(各5金)依然占据金牌榜的第2-5位。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src="//image1.chinanews.com.cn/cnsupload/big/2023/09-26/4-426/9abee5696db3487280edc8188603fd8e.jpg" alt="9月2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举行。中国队以3比0战胜日本队,实现亚运会女乒团体五连冠。图为中国队在颁奖仪式上合影。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
9月2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举行。中国队以3比0战胜日本队,实现亚运会女乒团体五连冠。图为中国队在颁奖仪式上合影。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乒乓球比赛的首个金牌日,中国队包揽男女团体冠军。其中,由孙颖莎、陈梦、王曼昱担纲的中国女队以3:0横扫老对手日本队,实现亚运会女团五连冠;由王楚钦、樊振东和马龙出战的中国男队同样以3:0完胜韩国队,第八次获得亚运会男团冠军。
射击小将黄雨婷在她17岁的花季成为本届亚运会的第一个“三冠王”。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中,由她和18岁的盛李豪组成的“金童玉女”组合获得冠军。此前,黄雨婷已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的团体和个人双冠,盛李豪获得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2021年世锦赛冠军、中国选手张博恒如人所料获得体操男子全能金牌,为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实现卫冕。东京奥运男子全能冠军、日本名将桥本大辉因参加世锦赛而无缘本届亚运会,其队友北园丈琉获得该项银牌,另一名中国选手兰星宇摘取铜牌。
在前两日分别包揽7金和摘取4金后,中国泳军夺冠势头不减,获得当日游泳6金中的4金。
在女子200米仰泳决赛中,20岁的彭旭玮赢得她的亚运首金,同样20岁的费立纬获得男子1500米自由泳金牌。女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冰洁摘得她在本届亚运会的第三金。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中国队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获得冠军。
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东京奥运亚军、中国香港名将何诗蓓以刷新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赢得其在本届亚运会的个人第二金;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本多灯为日本游泳队赢得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src="//image1.chinanews.com.cn/cnsupload/big/2023/09-26/4-426/90b1fc68c9a24b01bfe3e4f15643a16c.jpg" alt="9月2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举行。中国香港选手何诗蓓(中)以52秒17刷新亚洲纪录,获得冠军。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9月2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举行。中国香港选手何诗蓓(中)以52秒17刷新亚洲纪录,获得冠军。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国柔道队也迎来本届亚运首金。在女子78公斤级决赛中,25岁的马振昭力克日本选手夺冠。女子78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国名将徐仕妍不敌韩国选手,遗憾摘银。两个女子大级别项目获得1金1银,中国柔道女队在曾经的优势项目上显出复苏势头。
跆拳道赛场,卫冕冠军骆宗诗将女子57公斤级的又一枚金牌收入囊中,捍卫了其目前世界排名榜首的荣誉,中国台北名将罗嘉翎获得亚军。
场地自行车的首个比赛日,中国队取得开门红。由东京奥运冠军鲍珊菊领衔的中国队获得女子团体竞速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在男子团体竞速决赛中,中国队不敌日本队,获得银牌。
七人制橄榄球赛场,中国女队和中国香港男队均登上最高领奖台。上届亚运会银牌得主中国女队以22:21险胜日本队,重回亚运霸主之位。中国香港男队以14:7力克韩国队,成功卫冕。
中国选手陈惠颖斩获女子南拳南刀全能冠军,在而立之年实现其武术生涯的“大满贯”。
拥有7枚金牌的电子竞技产生首枚金牌,中国队以2:0战胜马来西亚队,获得王者荣耀亚运版本冠军。
本届亚运会大球项目的首枚金牌26日晚在男排赛场产生,中国男排以1:3负于伊朗队,获得亚军。
中国男女队双双进入沙滩排球决赛。在女子组半决赛的中国内战中,薛晨/夏欣怡以2:0战胜队友王凡/董颉,将在决赛中迎战日本队;男子组半决赛,中国队以2:0横扫伊朗队,将与卡塔尔队争夺金牌。
刚在世界杯赛中铩羽而归的中国男篮,在本届亚运会的首场比赛中扬眉吐气,以89:50大胜实力不济的蒙古国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