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科技馆“点亮科学”展览里,呈现的一个个“小小科技梦”,让不少参观者眼前一亮。整个展区是一片生机盎然的“青少年科学智慧森林”,每片“叶子”上都是2023“点亮科学”主题活动征集到的青少年“科学之问”和科学梦想。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如何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这些“小小科技梦”真正生根发芽?
——————————
“我希望可以发明出星际穿梭机,我们能乘坐它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希望能研制出水源净化器,将难处理的污水变成可饮用的水,让我们的水资源不再短缺。”
“我希望长大后发明机器人保姆,可以给天下所有的妈妈搭把手,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多休息。”
这几天,中国科技馆“点亮科学”展览里呈现的一个个“小小科技梦”,让不少参观者眼前一亮。整个展区是一片生机盎然的“青少年科学智慧森林”,每片“叶子”上都是征集到的青少年“科学之问”和科学梦想,活动还特别邀请了12位院士和112位青年科学家,为青少年送上寄语和期望。
今年全国科普日前夕,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技馆主办、猿辅导支持的2023“点亮科学”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展览分为“化学妙想”“奇趣生命”“未来智慧”“数中世界”“解码地球”“万物有理”6个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鼓励他们追“科技之星”、立报国之志。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如何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这些“小小科技梦”真正生根发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名科普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怎样“点亮科学”,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青少年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从事科普工作多年,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郭亮对近年来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有明显感受。他举例说:“去年我在北京作科普讲座,对航空航天的装备和科学原理进行讲解时,有些同学能说出中国空间站的模块结构,甚至有同学对乘波构型(一种适宜高超音速飞行的外形——记者注)这样专业的知识都有了解,而这种情况在五六年前是很罕见的。”
中国科协今年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2.93%,较2020年的10.56%提高了2.37个百分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持续快速提升,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向前列迈进,奠定了丰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具体到青少年群体,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科学教育,不论是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还是社会上的各种机构,均对青少年科学教育投入了大量资源,家长和孩子对学习科学知识也越来越重视。总体来看,青少年科普工作的质量有了大幅提高。”郭亮说。
前不久,中国科技馆刚度过35岁生日。35年来,中国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6500万人次,仅今年接待的观众就已经超过400万人次。“这些观众绝大部分是青少年。一代又一代科技馆人的接续奋斗,在无数青少年心中埋下了‘长大要当科学家’的种子。”中国科技馆相关负责人在2023“点亮科学”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生物力药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讲述,上小学时读过的一部科幻小说,给了自己最初的“科学启蒙”,也点亮了他的“小小科技梦”。
他回忆说,小学曾读到过科幻小说《昆虫世界漫游记》,“主人公变小后骑在蜻蜓身上,在昆虫世界里漫游,见到了种种奇异的景象,我感觉写得非常有意思,因此觉得生物学很奇妙。”后来读中学时,廖福龙物理也学得不错,这两个兴趣点让他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报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廖福龙认为,很多人对科学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科普、科幻作品或者学习中的感悟,它们引发的好奇心是一个起点。
在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百人计划研究员孙书剑看来,科普不仅仅是授课,还可以是影视文艺作品,甚至是电子游戏、虚拟现实设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都可以为科普所用,点燃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位90后“科普达人”介绍说,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幻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其中优秀代表有电影《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和阿西莫夫的小说《基地三部曲》等。从国内来看,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问世后,中国的科幻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科幻文艺作品同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为什么说《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很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的制片人和科技顾问是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在他的专业指导下,《星际穿越》中的细节制作得非常细腻,符合科学规律,也创造了艺术价值。很多人因为这部作品产生了对航天事业的兴趣,这自然也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孙书剑说。
除了影视剧、小说外,游戏和虚拟现实设备也是科普的新领域。郭亮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在航天爱好者中,有两款游戏非常受欢迎,一款是《阿波罗11号(VR)》,这款游戏由美国宇航局(NASA)研发,让用户可以模拟宇航员,体验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从发射到登陆的7个阶段。另一款是《坎巴拉太空计划》,它是一款拥有极高自由度的沙盒风格航空航天模拟游戏。
“在我看来,这些游戏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也起到了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热情的作用。现在,我们也在开发一款虚拟现实设备。预计这个装备既可以帮助教学,还可以成为一款娱乐性的科普游戏作品,寓教于乐。”孙书剑说。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越来越多地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持续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猿辅导相关负责工作人员在2023“点亮科学”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提到,比如,为学生拓展科学探究和综合实践的场域,为青少年搭建线上、线下科学实践场景,打通科学体验环节,开启青少年专属的科学实践之旅等,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如何补齐青少年科普短板
郭亮在多年的科普工作中观察到,不同地区的青少年科学素质差距较大,三四线城市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与一线城市孩子存在较大差距,而农村地区更是最大的短板。“如何激发这些地区孩子的好奇心和科学兴趣,比讲授知识更为重要。”郭亮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也提到,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如何补齐这些短板,特别是有效提升偏远地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武向平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就曾指出,要让偏远地区和乡村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使用科技资源,探索更多途径包括网络科教资源进入偏远地区;同时要创造条件,让偏远地区的青少年走到城市,走进高校,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家走进乡村,使那里的青少年有机会与科学家面对面接触,开阔眼界,提升科学素质及兴趣。
事实上,不少西部地区的科普工作者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科协干事马晓梅长期在基层从事科普工作,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8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在红寺堡区启动了2023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活动在当地的商场举办,共有“健康我做主”“应急安全”“完美视界”三个主题展区的60余件展品参展。此外,红寺堡区科协还联合宁夏科协科普工作队举办了多次“科普大篷车”校园科普行动,把VR眼镜、“正交十字磨”“翻转的镜像”等科普设备带到校园里供同学们参观,并手把手教学生制作简易版“斜拉桥”,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科学、感悟科学。红寺堡区科协还计划举办一系列科普课堂、科学表演活动,因地制宜地布置科学展览。
“本区没有科技馆,我们就把展品布置在商场或者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一样能把科普做好。”马晓梅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是卓 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
日前,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以下简称“民企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企业500强(以下简称“企业500强”)榜单先后发布。不少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表示,两份榜单彰显了民营经济的成长进步,也坚定了广大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信心。
2023民企500强营收增长3.94%,2023企业500强中民企占244家
从民企500强榜单来看,民营企业的营收规模、总体实力均实现增长。
入围门槛更高。2023民企500强入围门槛达275.7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
企业营收更高。2023民企500强营业收入总额39.83万亿元,增长3.94%。
规模实力更强。2023民企500强资产总额46.31万亿元,增长11.21%。有28家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世界500强。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纵观十几年来民企500强榜单入围门槛不断提升的历程以及企业排序的变化,在各类政策支持下,广大民营企业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积极开拓新市场、新业态、新领域,在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等方面,实现了新的飞跃与突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表示。
从企业500强榜单来看,近年来,入围的民营企业数量保持增长态势。
“2023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数量为244家,比2013年增加了54家。”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高蕊告诉记者,这些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上榜数量逐渐接近,不同所有制的数量结构趋于稳定。
2023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创新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项项成绩。这些可喜变化,同样体现在两份榜单上。
先看民企500强榜单。
科研投入更足。2023民企500强中,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3%的企业326家,超过10%的企业175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86家,超过10%的企业8家。
创新作用凸显。2023民企500强中,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九成以上企业从不同层面实施或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近九成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实施绿色低碳发展。
再看企业500强榜单。
2023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创下1.85%的新高,其中,民营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入围的民营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7036.34亿元,占比44.57%。
研发投入持之以恒,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3企业500强中的民营企业共申报专利总数69.52万项,比上年增长5.83%,其中申报发明专利34万项,比上年增长8.25%;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民营企业共申报参与了2420项,占比为48.48%。此外,2023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中,民营企业有56家,其中华为、中兴、美的等6家进入前10。
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民营企业也有着不俗表现,对外投资平稳发展,国际化指标稳中有进。
2023民企500强出口总额2763.6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9.34亿美元,增幅为12.6%。2023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中,按照跨国指数排序位居前20名的企业中,有15家为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国际化经营中都取得积极进展,这是民营企业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韧性、提高发展动力的体现。”高蕊表示。
民企500强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7.51%,就业总数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1.5%
纳税总额达1.25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7.51%,有3家企业纳税额超过400亿元;就业总数1097.21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1.5%;358家企业参与乡村振兴,329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纵观2023民企500强榜单,不少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从两份榜单可以看出,国企民企竞争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并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先看202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其中,国有企业占49家,涉及9个领域,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民营企业占51家,涉及7个领域,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再看2023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基础服务领域具有优势,民营企业则在互联网服务、物流、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更具活力。
“中国企业500强的系列榜单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属性,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呈现各自发展特色,共同支撑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蕊表示。
同时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部分经营指标出现波动。“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表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中国经济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将进一步激发。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