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题:中国新观察 | 中国“组合拳”加力吸引外资 这些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资
当前,中国正加大力度吸引外资。
吸引外资打出“组合拳”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近期,中国吸引外资,动作频频。
据悉,商务部将于9月底上线“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指出,这相当于网上搭建了一个外资企业圆桌会,企业足不出户,即可通过该系统随时反映项目落地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也可以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2023年7月5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主持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来自商务部网站
此外,由商务部和山东省共同举办的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将于10月10日至12日举办。9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透露,已有316家跨国公司报名。
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关工作。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银证券、三菱日联银行、特斯拉、巴斯夫、托克、施耐德等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参加座谈会。
9月14日,全国稳外贸稳外资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指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多措并举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着力抓好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十项重点工作。
更早前,国务院8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聚焦外资企业的突出关切,推出了新一批24条针对性政策措施。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外商投资状况作为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向标,事关经济全局和就业大局。最近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表明了中国政府对稳定和扩大外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态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外资预期、提升企业获得感,开放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以有效稳住投资需求,实现高质量吸引外商投资。
这些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资
2023年以来,众多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他们普遍表示,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
太古可口可乐(苏州)饮料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动工,项目总投资人民币20亿元,这也是太古可口可乐迄今在华最大的一笔战略性投资。
太古可口可乐总裁苏薇对媒体表示,预计未来十年,太古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20亿元人民币。“这是太古可口可乐坚定信心、持续发展的体现。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期待共享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与新势能,更期望能够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博乐仁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作为今年20亿欧元全球投资的一部分,西门子将在中国投资约1.4亿欧元。他表示要“捍卫”和“扩大”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此外,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广西生产基地项目开工,总投资约13亿元;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合成气装置破土动工,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达100亿欧元;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
上海英国商会执行会长邓斯图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2023年上半年英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35.3%,这表明了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和承诺。
资料图:北京时间5月17日,马斯克在特斯拉2023年股东大会上发言。 特斯拉中国 供图
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潜力
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资,是对中国经济前景和中国市场发展潜力的持续看好。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今年访华时说,赞扬中国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愿继续深化互利合作。
"中国市场不论是从体量还是从发展潜力来看,都值得我们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常青近日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
“我们每5年会对全球的业务发展进行新的规划,中国市场在过去十年甚至更久,都是我们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加大投入。”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昭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在外滩金融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走势将影响全球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全球经济增长一直受到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支撑。
朱克力认为,随着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国将继续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基础设施完善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保障外资企业及跨国公司在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外商投资,中国吸收外资水平有望继续提升,并将为外商投资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成为全球跨国投资的重要稳定器。(中新财经)
中新社杭州9月25日电 (张煜欢)“竞赛场馆漂亮先进,内部引导非常有秩序”“在亚运村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志愿者的服务很有温度,体验感美好”……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对此次亚运会的软硬件设施、组织服务好评不断。“点赞”背后,东道主是如何用“细节”打动八方来宾的?
竞赛是亚运会的核心,更是衡量盛会精彩与否的关键。首次举办重大国际综合性赛事的杭州,用高标准的赛事运行保障,为运动员搭建起挥洒汗水的舞台。
“杭州亚运会的比赛场地都达到了奥运会标准,为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谈及亚运筹备工作,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维诺德·帝瓦里不吝赞美,“他们在精心策划和准备过程中,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难题,也不会走任何捷径。”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滑板运动员辛塔对杭州钱塘轮滑中心的碗池场地赞不绝口。该碗池最深处约3米,四周是圆弧的碗壁,为选手提供了更多挑战和创意发挥空间。“这个碗池场地太棒了,它的设计更容易滑行。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大型碗池,所以我非常羡慕。”辛塔说。
美籍主持人史密斯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现代五项比赛场地的探馆感受。他与场馆内的自拍机器人开展亲密互动,摆出双手张开的拥抱姿势留下一张自拍照片,他笑称,这能让人自我感觉非常好,“如果运动员想要调整好状态,可以来这里(拍照)”。
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等持证人员,只需“扫脸”就能进出各场馆,十分便捷。“身份注册卡为所有人提供了便利,为大家节省了安检、扫码的时间。”
举办史上最大规模的亚运会,除了高规格的竞赛场馆,生活后勤保障是重中之重,也面临着千头万绪。作为杭州亚运会运行持续时间最长、服务对象最多的地方,杭州亚运村与亚运分村也是八方来宾在异乡的“新家”。
9月16日,杭州亚运会亚运村开村仪式暨中国体育代表团欢迎仪式在亚运村旗帜广场举行。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几天前,杭州亚运会宁波亚运分村运动员分村房务部工作人员黄敏华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简短但温馨的感谢信:“所有人都很友善,并且乐于助人,特别感谢黄敏华女士。”落款是:Macao Team。这封手写信来自中国澳门代表团的运动员,原来在前一日开展保洁工作时,黄敏华看到运动员们放在洗手台边的衣服没来得及洗,想到大家行程忙碌,于是帮助运动员们将衣服全部洗好、晾干。
类似的“感谢信”,宁波亚运分村自开村以来已陆续收到26封。信中,来自阿曼、印度、巴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代表团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对分村的热情服务表示了感谢。秉持“家”一般的服务理念,宁波分村综合服务中心每日还会汇总“村民”的个性化需求。一项生日餐预约,就有不下五个配餐搭配。
此外,优质的志愿服务也令各代表团印象深刻。不丹代表团团长吉格梅·廷里也提到,在亚运村无论走到哪里,每件事情都能得到帮助,这里随处可见志愿者。马来西亚体育代表团团长张金发也说,“看到志愿者的微笑,我认为这是最美的。”
人性化服务带来了“宾至如归”的体验,数字化技术也在持续赋能崭新体验。在“云上亚运村”智能系统中,“村民”只需扫码,即可线上完成场地预约、菜单查询、信息问答等功能。餐厅当天的菜品、当下的人流量情况都有实时显示,“村民”在云端手指点点,吃、住、行等生活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举办国际综合性赛事,保证各方顺畅便利通行还需整座城市的联动。亚运会期间,东道主安排了3000多辆亚运服务保障车,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公交车数量,并实现从机场到亚运村、从亚运村到场馆以及场馆之间,每一站都有保障班车等待。
“杭州各种场馆设施都十分漂亮先进,令人印象深刻,运动员们非常满意。中国人民都十分热情友好,让各国运动员和嘉宾感到宾至如归。”拉贾·兰迪尔·辛格表示,相信杭州亚运会一定会精彩成功,期待中国继续为亚洲体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