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25日电 (李姝徵 谢梦圆)上海浦东张江正在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在25日召开的2023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浦东新区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浦东张江将招引培育行业领军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3-5家。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凌刚指出,浦东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引领优势、生物材料领域的先发优势、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优势、大设施大平台的集聚优势,以及自贸区引领区的综合改革优势,为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提供了丰沃土壤。
结合浦东新区的产业基础与禀赋条件,以及生物制造的产业特征与发展阶段,《行动方案》指出,浦东新区计划到2025年底,招引培育行业领军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3-5家、初创企业50家、区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家;引进3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及团队,建设3-5个高能级创新载体与共性服务平台,在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材料形成突破,同时提供跨区域创新网络初步构建、生物制造创新产品市场准入、示范应用等政策制度保障。
“浦东作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先行者,始终走在生物医药发展的最前沿,贡献全国、共享全球。”中国科学院院士、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凯先表示。
为更好地助力合成生物学产业在张江的发展,峰会现场还揭牌了上海张江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具体来说,该中心将以技术服务为先导、建设1个生物铸造厂;以孵化服务为加持,建设1个专业孵化器;以天使投资为纽带,建设1支天使投资基金;以监管科学为支撑,建立1套助力研审联动的机制。
其中,在孵化器方面,中心可对接国内外先进合成生物实验室,围绕不同属性的孵化需求,打造高标准孵化服务软硬体系,能够满足建立高度开放共享的实验室、初创团队独立孵化空间、成长加速空间、打破科学与产业壁垒建立大院大所联合实验室的需求。
张江集团副总经理王凯荣表示,合成生物学是张江继细胞基因等之后又一重大布局的领域,“希望通过该中心,集聚合成生物领域的各类创新要素,发挥张江合成生物优势,更好地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高地建设。”
经过30多年发展,浦东已成为中国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最集聚、产业链最完整、研发管线最多、新药成果最突出的区域之一。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300亿元人民币。(完) 【编辑:叶攀】
中新网合肥9月25日电 题:安徽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中国质量报刊社承办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安徽专场)“质量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话会近日在合肥举办。会上颁发了第六届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并发布《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
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安徽作为新兴制造业大省,质量基础设施对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至关重要。安徽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的先进理念、优秀企业带来的经验做法,加快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高质量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大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推动安徽质量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步。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李宣庆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安徽省各行各业深入学习领会《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核心要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攻方向,贯彻落实各项任务要求。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改革,建设高效权威的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优化标准治理结构,提升质量认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探索打造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不断筑牢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相关嘉宾围绕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质量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作主旨演讲,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作题为“标准制度型开放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要加快推动中国先进标准走向国际,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解决方案。
在案例分享环节,结合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分享和交流质量基础设施领域前沿理念、先进技术、创新成果、行业标准发展等进行案例分享。在专家对话环节,多位业内人士展开对话,基于业界关注重点热点、质量提升的难点堵点等,共同为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安徽省相关企业负责人代表发出《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