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吕梁9月28日电 (记者 杨杰英)9月28日,《大地上的山西》新书见面会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阳坡村的桃李芬芳乡村度假区举行。
9月28日,山西吕梁,《大地上的山西》新书面世。 中新网记者杨杰英 摄
《大地上的山西》由文化旅游学者姜剑波和秘境书房团队历时4年编著完成,系山西首部典藏级人文地理著作。
9月28日,山西吕梁,《大地上的山西》新书面世。 中新网记者杨杰英 摄
此书从地理的横向和历史的纵向两个维度介绍一个立体而丰满的文化山西。从15万平方公里大地理的横向角度展开,用细腻的文字、地理摄影、精准简明的地图勾勒出独特地理环境下,生长于山西的独特遗存、独特风情、独特的人文历史,呈现一个简明而深刻的山西。
姜剑波告诉记者,此书从地理开始切入,再切入到历史人文,最后呈现的是山西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广大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认识山西,了解山西。“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一边考察,一边进行创作。文字图片经过多次修改、排版,才最终形成89万字的定稿。”
“这本书中,720页、89万字、150位摄影师(机构)的361张影像甚为壮观。”山西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协会员徐文胜表示,这是一本让世界重新认识山西的好书,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宏大的时间尺度、独特的文化视角,解读不一样的山西故事。
9月28日,山西吕梁,“对话《大地上的山西》——晋问”。 中新网记者杨杰英 摄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对话《大地上的山西》——晋问”等环节。(完)
中新社拉萨9月28日电 题:山不见我、我自见山 西藏拉萨游客市民热衷南山“打卡”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山不见我、我自见山。”“不必告诉我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我会亲自来看。”“长路漫漫云灿灿,轻舟已过万重山。”……9月28日,中新社记者在拉萨南山公园半山腰看到游客、市民的登山留言,现场也可以看到,长长的步道上满是登山者,拾阶往那山顶而去。
图为9月28日,从拉萨南山公园远眺布达拉宫。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拉萨南山公园位于城关区拉萨河南岸恰加山,布达拉宫正南方,园区总面积约1600亩。近年来,拉萨市官方在山上植树造林,并修建了一条数公里的阶梯步道直达山顶。加上山势高耸,可俯瞰古城拉萨全景,如今已成为进藏游客及拉萨市民热衷的“打卡”点。
高原爬山非常消耗体力,在步道的第一个玻璃观景台上便有很多游客市民在此歇脚,俯瞰拉萨河、高原城市景观。
来自上海的游客余曼对记者说,这是她第二次进藏,上一次是三年前国庆假期来西藏旅游。“我对西藏有一种神往的情感,其实上次在拉萨我就想爬南山公园,但时间有点紧张,加上是首次进藏,不知道身体能否承受,就没敢爬。”她说,这次是9月27日坐飞机直达拉萨,自我感觉身体状态非常好,28日便早早起床,爬南山公园。
余曼这次西藏之旅有7天时间,她已经订好了行程,要前往阿里的冈仁波齐峰转山。“我肯定还会再来的,上次进藏之旅,回程的时候就觉得西藏太美了,舍不得走,改签机票往后延了一天。”余曼说,不光是风景,西藏文化也让自己着迷。
在半山腰,大家的爬山速度大为放缓,很多人喘着粗气,或停下来喝水,或坐在石阶上休息,等待体力恢复。
图为9月28日,拉萨南山公园的登山者和远处的布达拉宫。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32岁的洛松是拉萨的上班族,当天公司举行集体户外活动,同事们选择了爬南山公园,洛松还抱上了只有两岁多的儿子一起登山。“带上儿子可以增加户外亲子时间,另外,我儿子应该能成为今天年龄最小的登山者。”洛松笑着说。
更为有趣的是,洛松的一位同事还背着一个音响登山,一路往上,一路播放着音乐。
洛松还是低估了背着30多斤的儿子爬山的难度,到后半程时,他已力竭。几位同事开始轮流帮他抱着儿子,慢慢往山顶去。
约一个半小时后,游客、市民陆陆续续爬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南山山顶,大家或纵情高呼,或用手机、相机记录山顶的风光和登顶的快感。
图为9月28日,4位登山者在登上拉萨南山山顶后与远处的布达拉宫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拉萨南山公园工作人员阿旺尼玛对记者说,今年6月到8月是南山公园最火热的时候,这期间他们每天都迎来近万人次。
“进入9月后,工作日每天大概有3000人次进园,周末人会多一点,每天大概有5000人次。”阿旺尼玛说,“打卡”南山公园的人群中,约六成是进藏游客,四成是拉萨市民。(完)